推動文物活化利用

來源:《求是》2023/13 作者:《求是》雜志記者 狄英娜 2023-07-01 09:00:00

推動文物活化利用

《求是》雜志記者 狄英娜

  陜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紋飾精美、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栩栩如生、河南賈湖出土的七孔骨笛溫潤如玉、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發(fā)現(xiàn)的紅山玉龍造型生動……記者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的一個個展廳里徜徉,跟隨著一件件來自中華大地不同區(qū)域不同年代的代表性文物,追尋燦爛輝煌中華文明的基因密碼。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倳洀娬{(diào),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shè),建設(shè)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在國博創(chuàng)建11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給國博老專家回信,“我曾多次到國家博物館參觀,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同志們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定文化自信,深化學術(shù)研究,創(chuàng)新展覽展示,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yōu)秀成果,為發(fā)展文博事業(yè)、為建設(sh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作出新貢獻”。國博館長王春法表示,總書記的溫暖話語飽含殷殷期望,國博的老專家和所有同志都深受感動和教育,給全體國博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勵。

  王春法館長說:“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博老專家的回信精神與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提出的新要求相一致,體現(xiàn)了國博應該肩負的特殊使命和任務。國博作為珍藏民族集體記憶、傳承民族文化基因、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國家重要公共文化機構(gòu),應該在中華文化傳承發(fā)展中勇?lián)厝??!?/p>

  “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成為國博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殷殷期望的重要方面。記者了解到,國博不斷深化踐行“不求所藏,但求所展,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讓文物走出庫房、走上展線,在展覽中把故事講清楚、講鮮活,讓“來國博、看中國”成為一種社會時尚。

  國博陳列工作部主任趙永向記者介紹:“國博目前已形成包含基本陳列、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在內(nèi)的立體化展覽體系。來國博,‘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復興之路·新時代’等基本陳列總是深深吸引觀眾的目光,讓人流連忘返,‘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中國古代瓷器展’等專題展覽,以及重大主題展、歷史文化展、精品文物展、考古發(fā)現(xiàn)展、科技創(chuàng)新展、地域文化展、經(jīng)典美術(shù)展和國際交流展等臨時展覽也是許多觀眾必看的。觀眾在館時間平均長達六七個小時?!?/p>

  國博作為世界上中華文物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藏有143萬余件文物。器物的豐厚展陳與文化的意蘊流長交相輝映,其中既有青銅冰鑒、金縷玉柙、四羊方尊這樣驚艷世界的“重器”,也有炭化稻谷、精妙骨笛、精巧陶罐這樣的“細物”。

  一尊腹內(nèi)壁鑄有“后母戊”三字的方鼎,造型厚重典雅,氣勢恢宏,鼎身鑄有精巧的饕餮紋,彰顯出商代青銅鑄造技術(shù)的高超水平;出土于陜西西安鮮于庭誨墓的三彩釉陶載樂駱駝器型碩大,形象逼真,釉色鮮明潤澤,陶塑藝術(shù)精湛,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一只出土于江西萬年仙人洞的紅陶罐,胎質(zhì)粗陋,器型簡單,制作技術(shù)原始,卻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較古老的陶器,同時也是世界上較早的陶器;幾粒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的炭化稻谷,谷粒完好,距今約7000年,反映了中國古代先民較為成熟的水稻種植技術(shù)。

  打開國博的官微,一條條觀眾留言感動人心,這是在聚光燈旁俯身凝視瑰寶的每一位國人內(nèi)心升騰的文化自信,“在國博,借由眾多的文物,我們可以直接觸碰到歷史宏大的輪廓,感受中華文明綿延跳動的脈搏”;“每一件物品都顯示著人類智慧的發(fā)展、社會文明的進步,凝聚著思想和溫度。這里陳列的不僅僅是具象的物品,也是幾萬年的春夏秋冬”……這樣精彩精辟的感悟感懷之語很多很多。

  近年來,國博的“大熱”成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逐漸從冷門走向大眾,逐漸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文化新“時尚”。

  為了滿足觀眾的熱望,國博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特別是注重創(chuàng)新“活化利用”的方式方法?!敖陙斫Y(jié)合‘智慧國博’建設(shè),國博在官網(wǎng)上推出79個虛擬展廳、150多個專題網(wǎng)頁、130多部短視頻。國博APP、小程序、智慧導覽系統(tǒng)的開發(fā),也讓‘云端國博’、‘國博云展覽’、‘國博云直播’成為常態(tài)產(chǎn)品?!眹┬侣剛鞑ヌ幪庨L余曉潔介紹說。如今,通過各類移動終端,觀眾在云端就能看到國博的文物藏品與精品展覽,更加便捷、直觀、生動地“零距離”領(lǐng)略國博豐富的文物寶藏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記者手記: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yǎng)”,“推動文物活化利用”,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也是國博的生動實踐。參觀國博,可以幫助人們更直觀地認識中國古代光輝燦爛的文明,更深刻地懂得民族復興為什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更努力地奮進在偉大新時代,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zhuǎn)的歷史進程。

標簽 -
網(wǎng)站編輯 - 張芯蕊  校對 - 徐勇林 何晨琛 審校 - 高勝軍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72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