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與體系構建

來源:《紅旗文稿》2023/22 作者:于運全 2023-11-28 10:20:16

  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國際傳播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作出專門部署,要求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zhàn)略機遇和風險挑戰(zhàn)并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奮力開創(chuàng)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要深化、細化對國際傳播能力的理解,加快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zhàn)略傳播體系,努力在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方面展現(xiàn)新氣象新作為。

  一、新形勢新任務賦予國際傳播能力新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研究布局,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zhàn)略傳播體系,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這一重要論述為當前加強和深化細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指明了方向,為破解國際傳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了思路,對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

  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為全球信息流動注入“正能量”。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人士愿意了解中國、期待感知中國,同時,有些人擔心中國會走“國強必霸”的路子,還有一些人炮制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這從正反兩方面對提升我國國際傳播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提出了迫切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xiàn)在,國際上理性客觀看待中國的人越來越多,為中國點贊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走的是正路、行的是大道。為此,在全媒體傳播格局下,我國各類國際傳播主體應把握歷史機遇,在海外覆蓋率和到達率取得積極進展的基礎上,通過拓展傳播渠道、優(yōu)化傳播手段、推動人文交流,進一步提高與海外民眾的互動率,真正做到廣交朋友、團結和爭取大多數(shù),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源源不斷為全球輿論場注入來自中國的“暖力量”和“正能量”。

  著力提高中華文化感召力,深化海外民眾認知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吸引海外民眾了解中國、感知中國的“磁石”。在海外民眾對功夫、美食、熊貓等中國標志性文化符號已有廣泛認知的基礎上,要深化對中華文化的研究與解讀,加強精神標識的提煉和深層價值的挖掘,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fā)展形態(tài),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我國國際傳播要深入挖掘中國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文化共享的思想資源、共通的意義空間,進一步獲得世界的認同、認可與尊重。

  著力提高中國形象親和力,塑造可信可敬的中國形象。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體現(xiàn)。受意識形態(tài)、文化差異等因素影響,部分國家民眾對中國仍存有負面或錯誤認知。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發(fā)展中美關系時曾指出,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這同樣適用于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云南大象北遷,沿途受到各方人士善待與呵護,感動了世界;起源于貴州省臺盤村的“鄉(xiāng)村籃球大賽”被網(wǎng)民親切稱為“村BA”,火遍全國,吸引了世界體育明星的關注與加入;在“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下,外籍青年代表到中國各地走訪、深化對華了解,通過書信與習近平總書記交流學習體會。中國國際傳播要用好各方資源,共同講述有溫度的中國故事,展現(xiàn)有銳度的中國形象,更加有力度地回擊部分國家對華錯誤指責與詬病,更積極主動地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著力提高中國話語說服力,在對話與交流中講好中國故事。我們有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認同自己國家和制度的故事親歷者與講述者隊伍。我國國際傳播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加富有時代感、全球共通性的話語,以鼓勵他們面向世界生動、完整、深入地講述中國故事。在新形勢下,我們要把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建設作為突破口,努力把故事背后的文化、理念、價值觀更深入地融入國際語境中,在對話和交流中尋找聯(lián)系中外的紐帶,提升重大問題的表達力,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xiàn)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著力提高國際輿論引導力,針對國際關切主動設置議題。國際輿論引導力成為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傳播實踐中,只有積極主動設置議題才能引領國際輿論的走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赤字、發(fā)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依托國際傳播大數(shù)據(jù)智能服務平臺,我們從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4000余家媒體報道中提煉出的年度熱點議題,印證了黨中央的戰(zhàn)略判斷。全球圍繞關鍵議題存在共識。中國一心一意謀發(fā)展、護和平,不僅努力解決自身面臨的問題,還為全球問題的解決提供中國方案,先后提出了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被多次寫入聯(lián)合國文件。中國國際傳播要進一步主動強化圍繞全球關鍵議題的設置,依托我國發(fā)展的生動實踐,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全面闡述我國的發(fā)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態(tài)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幫助世界各國更好地了解和認識中國,增強中國話語在國際輿論場中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需要戰(zhàn)略傳播體系的系統(tǒng)支撐

  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而長期的工程,體系支撐是根本。特別是在“西強我弱”國際輿論格局沒有發(fā)生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更要厘清邊界、集中資源、重點投入、系統(tǒng)集成、整體推進、久久為功。

  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逐年增長,經濟總量穩(wěn)居世界第二的背景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圍繞“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的戰(zhàn)略目標,需要有效地調動各方資源,加強傳播戰(zhàn)略體系構建,形成傳播合力,將制度優(yōu)勢、組織優(yōu)勢、人力優(yōu)勢轉化為傳播優(yōu)勢。針對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中的具體問題,要加強話語體系、敘事體系和知識體系的創(chuàng)新建構、系統(tǒng)集成與理論支撐。

  加強話語體系構建,提高中國制度和實踐的說服力。話語是特定社會語境中人與人之間從事溝通的具體言語行為,反映著特定的意識形態(tài)和權力關系。國際傳播通過構建話語體系,塑造國家形象、傳達政策主張、推動文化交流。習近平總書記利用各種重大國際場合主動面向全球宣介與闡釋中國話語,為我們作出了表率。例如,關于“中國夢”,他強調,這個夢絕不是“霸權夢”;關于“一帶一路”,他強調,共建“一帶一路”注重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互幫互助走得遠;關于“中國式現(xiàn)代化”,他強調,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xiàn)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有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身示范,我國國際傳播應做好話語創(chuàng)新,聯(lián)系實際,深化研究,強化話語間的聯(lián)系與對話語的闡釋,加快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夯實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基礎性工程。

  加強敘事體系構建,提升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的吸引力。敘事是主體針對受眾采取特定手段表述內容和表達意圖的行為,重在呈現(xiàn)形式與展現(xiàn)邏輯。構建敘事體系要在話語體系的基礎上,圍繞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形成一系列新表達,更加鮮明、生動地展現(xiàn)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構建敘事體系要善于動員多元主體,以豐富敘事角度、內容與策略;要善于講故事,將抽象的概念與理論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具體故事,讓海外受眾加深對中國歷史了解和對中國道路、中國理論的理解;要善于運用先進手段,把握國際傳播領域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的趨勢,在敘事中應用先進傳播技術和手段,吸引海外受眾接受,幫助他們理解;要注重把握敘事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

  加強知識體系構建,強化中國理論和思想的闡釋力。知識體系是對一國的歷史、文化、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全面反映,是體系化、理論化的論證、說明、解釋。構建知識體系要深化基礎研究,圍繞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多個視角進行深入研究,為開展國際傳播工作提供學理支撐;要強化問題導向,圍繞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盡其理、究其難,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要著力創(chuàng)新知識生產,在博大精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基礎上,貼近中國發(fā)展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思維習慣,多搞“集成”和“總裝”,多搞“自主創(chuàng)新”和“綜合創(chuàng)新”,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

  三、在能力建設與體系構建中不斷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新時代新征程,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國際傳播工作要進行系統(tǒng)化、制度化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設計,讓主體、內容、渠道、形式等傳播諸要素相互配合,充分發(fā)揮作用,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推動國際傳播效能的持續(xù)提升。

  以思想傳播為引領,夯實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基礎。思想和真理的力量跨越語言、影響世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植根中華文明沃土、立足時代發(fā)展潮頭,是海外人士讀懂中國的金鑰匙,具有強大的引領力、解釋力、說明力。近年來,我們圍繞重要思想舉辦了多場國際學術論壇,與巴基斯坦、巴西等國學者共同發(fā)布相關研究報告。這些活動幫助海外人士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多個視角認知新時代的中國,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加強思想傳播為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與體系構建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與重要的支點。

  以議題設置為突破,增強國際傳播工作主動性。中國國際傳播要做好軟性議題的設置,更要以清晰、理性的聲音做好硬性議題的回應與傳播。高層次專家和高水平智庫在此方面大有可為。近年來,國內各領域專家積極參與國際會議論壇,利用外國主流媒體等平臺和渠道發(fā)聲。國內智庫通過搭建智庫聯(lián)盟和合作網(wǎng)絡等形式,“走出去”與“請進來”并舉,引導各國專家學者圍繞全球重大和普遍關切的問題進行探討,強化知識分享,在議題設置與強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持續(xù)探索傳播形式和路徑,出版了《中國關鍵詞》等多語種系列圖書,為面向全球的議題設定與傳播不斷積累經驗。

  以交流互鑒為路徑,提升國際傳播工作的價值引領。交流是人社會屬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傳播行為的重要目標。通過交流,人們分享彼此的經驗、知識和情感,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和信任,促進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當下,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拓展了我們對交流的理解。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場合下提及的“魯班工坊”,就是通過中外職業(yè)教育合作,為當?shù)厍嗄曩x能,密切了中外人員交流。我們每年舉辦多場“國際青年中國行”活動,邀請國際青年到中國各地走訪,通過親身體驗,深化對華了解,增進彼此友誼,促進共同成長。

  以技術應用為動力,深化國際傳播融合發(fā)展。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fā)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引領,深化融合發(fā)展,推動媒體變革,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fā)展、協(xié)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我們利用大數(shù)據(jù)和智能分析技術,及時捕獲全球輿情熱點,全面了解海外民眾態(tài)度,提高動態(tài)感知效率,為精準傳播奠定基礎。我們還參與建立了“元宇宙國際傳播實驗室”,探索相關技術創(chuàng)新在國際傳播中的應用場景,為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更好應對未來挑戰(zhàn)提供平臺支撐。

  以復調傳播為方法,奏響國際傳播的交響曲。面對全球一張網(wǎng),需要全國一盤棋。中國國際傳播要匯聚各方優(yōu)勢,形成有機體系,充分發(fā)揮媒體、智庫等“橋接型”組織作用,逐步形成穩(wěn)定的全球交流平臺和持久的國際合作機制,共同努力促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與戰(zhàn)略傳播體系構建。近年來,不少地方都建立了國際傳播中心,成為做好我國國際傳播工作的一支生力軍。國家可以從戰(zhàn)略高度引導地方國際傳播中心發(fā)展,充分聚合各地力量,激發(fā)起工作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形成各自特色和優(yōu)勢,推動中外人文交流,展示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中國形象。

  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是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在充分把握政治、經濟、新聞傳播規(guī)律的基礎上,整體部署、一體推進,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并重,資源配置“內外協(xié)同”,以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舉措處理好實踐中復雜性、具體性問題,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最終實現(xiàn)我國硬實力和軟實力統(tǒng)籌協(xié)調發(fā)展。

  (作者: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 寅

標簽 -
網(wǎng)站編輯 - 張少義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96632